上一篇在寫情緒低落、憂鬱的時候,有一個主題,我覺得應該要獨立拿出來寫一篇,就是「無用感」。
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當一個「有用」的人,這個世代的長輩們,更是。他們經歷了戰亂、顛沛流離、物資缺乏的年代,成為一個"有用的人"是活下來必須的條件。
當我們都在追求"有用"的時候,躺在病床上,什麼忙也幫不了,還要別人協助的病人,就成了自己無法原諒的"無用"狀態,台語有一個詞是病人很常說的:「拖磨」。
陷入這個「無用感」狀態,只能躺在床上,祈求著自己快點好起來或快點解脫,卻換來叫天,天不應;叫地,地不回;深深覺得自己被諸神和世界拋棄了的感覺。
此刻不論身旁的人多細心的照顧、無條件的愛他,有再多的愛,再多的恩寵;只要病人自己沒找到"意義",那麼,這個「無用感」就會深深的困擾著他自己。
這個時候,最好的解藥就是「持續的陪伴」
但是很多時候,陪伴者自己也在追求"有用"的方法來陪伴病人情緒,然後發現好多方法都沒效,或是期待著病人會看到自己的用心良苦,而讓對方感受到壓力;這時候的"有用",就變成了彼此無法跨越的鴻溝。
因此,我想寫下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,也許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這些也只是我自己的體驗,以及照顧病人十多年之後產生的想法,不能代表所有人,還有更多情況以及可能,如果可以,我也想聽聽你們的分享。
先想想,人一定要有用嗎?
我們先回想一下,熊本熊、open醬、Hello kitty、...這些吉祥物或玩偶,有沒有什麼用處?
熊本熊每次走路走一走就跌倒、open醬手短腳短,每次跳舞手腳只能在那邊揮揮揮、Hello kitty他連嘴巴都沒有呢。
這些玩偶,如果放在有用的角度來看,可以說沒什麼用處吧?
可是他們好可愛,每次看到熊本熊跌倒,我的眼睛就冒愛心,怎麼有人可以跌得那麼可愛呀?
open醬手短短腳短短,跳舞起來好萌喔~
Hello kitty更不用說了,沒嘴巴,超級可愛。
我們已經活在一個“即使毫無用處也沒關係”的年代了,不一定要有用呀~
有時候,這個人、這件事、或這個東西的存在,本身就是最美好。
如果可以理解無用之美,我們這時候就能跳脫「功能性」去看這個人,真正的看到這個人,看到這個人的存在,被看到的這一刻,這個人就能真實的活著了。
創立日本「善終守護師」(看取り士)一職的柴田久美子,在一個人從天涯海角出發」這本書裡面有一句話:
「當一個人接受不完美的狀態,並開始認真面對,就可以活得幸福。」
減少身體上的苦難
之前也寫過存在的意義,但我想,如果受苦的人處於找不到意義的狀態時,旁人告訴他"他存在的重要性",對受苦的人來說,也許能讓他理解和安心;但是找到意義這件事情,往往還是需要當事人自己去追尋,一次又一次的探究詢問自己,才能得到解答。
倘若身體不舒服太多,光是忍耐自己身體的不舒服,就已經耗掉他所有的心力。心理和靈性所受的苦,他將無暇去處理,大部分時間,光是身體的不舒服,都應付不來了,那有空管心理和靈性呢?
因此,評估身體狀態,提供舒適的照護,優先處理身體上的不適,會是有用的幫忙。
在安寧緩和醫療中,我們經常是動作很快的,面對病人的不舒服,我們很積極的處理照顧,一點也不緩慢。
身體照顧好了,才有心力去談心理和靈性(當然啦,受苦也可能讓靈性開展,但這樣太辛苦了,我們還是好好的先把不舒服照顧好吧。)
無用,真的是無用嘛?
一個人或一件事物有沒有用處,端看我們從那個角度去觀看,有時候,只是我從切入的角度不同而已,事實上,這個人或這件事情,可是很有用的;甚至我們有時候覺得糟糕透頂的人事物,在某些時刻,或某處,他卻是不可或缺的。
我很喜歡放輕鬆:揮別壓力的正念減壓法這本書對正念的說法:正念,即是「以和善而不判斷的態度覺知當下」。
我們用和善而不批判的態度和對方相處,去聆聽他的生命故事時,往往會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,,一個人要有多少的力量,才能活出顯在的模樣,光是活成現在的模樣,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。
經常,我聽著長輩們講以前的事,會思索著:「如果是我,我有辦法做得更好嗎?」多半時候,答案是:「不行,我不但做不到,甚至有可能,早就自我了結了。」
每個生命過程、每個狀態、每一種結果,都令人敬佩。
雖然寫了那麼多,但我認為,最重要的還是找出自己的意義。身旁的人,可以付出珍貴的寶貝就是等待和持續的愛。
偷偷說:身為一顆爛草莓,我常常覺得:沒用也沒關係呀...
今天聽的歌是Joan Baez唱的「Donna Donna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