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

沉默的孩子

 在死亡之前,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脆弱,不只是病人,也包括家屬。而孩子的脆弱,有時候不是哭喊,而是沉默。
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說、不曉得怎麼說;也可能是因為心裡太多複雜的感受,不敢、也不能表達。

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

在家生活,在地安老:阿福阿公的午後

阿福阿公八十多歲了。

清晨,他習慣坐在門口,看鄰居提著菜籃走過小路;午後,他會在客廳裡打盹,任由夏天悶熱的暖風從窗戶吹入,客廳老舊的風扇慢慢轉,讓吹著他的髮稍,耳邊是後方樹林的鳥叫聲和蟬鳴;黃昏時,他最喜歡有人陪著走到小廟口,跟熟識的鄰居聊幾句。

有時候,最小的孫子會跑到他面前,揮著小手說:「阿公,你看!」手裡拿著剛踢飛的小球。阿公笑著摸摸孫子的頭,笑聲混著晚風,飄散在巷子裡。

他常說:「我只是老了,沒有生病」

這樣的日子,看似平凡,卻來得不容易。

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

愛,仍在流動


 當摯愛離開時,留下的人如何繼續生活?

有人選擇隱忍沉默,有人努力裝作堅強,也有人用文字與藝術,將心裡的痛化為一道出口。
這篇文章,是一個孩子的故事,也是一位深情者的故事——悲傷真實的存在,會用很多樣貌出現,包括愛與力量,愛也在這過程中流動。


前陣子,我收到一封訊息。
傳訊息的人,是一個多年未見的女孩。

我們相約見面。
眼前的她,早已長大成人,氣質優雅,如同小仙女一般美麗。

2025年5月31日 星期六

最好的安排

常常遇到焦急的家屬詢問:家人住院中,病況不好,很想回家,要怎麼安排讓正在住院的家人回家呢?

通常這種情況,大家都不好受,住院中的人,身體很多痛苦,即使醫院努力,為了緩解病人身體的不舒服,為了那些痛苦,安排更多檢查與治療,住了單人房,或是換到安寧病房,但心理上對回家的渴望,仍然是無法被消解。更別說住院期間,家人吃不好睡不好的辛苦。可以回家,是很多人的心願。

2025年5月30日 星期五

默讀傷悲 Silent And Sadness ,談哀傷

最近看「比天堂還美麗」,有一個感觸:我們想幫別人扛起某樣事物,有時候,是阻礙了對方走完他的歷程。

哀傷也是,人的哀傷有很多種,即使同一件事,每個人的哀傷歷程都不一樣,表現出來的行為不同,採取因應的方法也不同。

哀傷是獨一無二,無可取代的,沒有人可以要求對方停止哀傷、也沒有人,可以替對方承擔他的哀傷。

但是如果這個哀傷,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了,適時的提醒,或提供適當的求助,是必須的喔。

今日點播:林憶蓮「默讀傷悲」


2022年7月4日 星期一

擔心嗎啡成癮



 林小姐年紀輕輕,一直以來身體很好,去年公司健檢之後發現自己得了癌症,最近常常受疼痛困擾

今天林媽媽提到一個觀念:林小姐使用的止痛藥是嗎啡,他心越吃越重,會成癮,因此自己把六小時吃一次的嗎啡改成一天三次。

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

生命末期吃不下,不想插鼻胃管,我還能怎麼幫忙?

 最近照顧一個高壽的阿公,身體器官慢慢的退化了,這個星期,我去探訪的時候,孝順的孫子提出了插鼻胃管的想法,可是阿公和兒子都不想。

孫子說阿公肚子會餓,他在餵阿公吃飯的時候,阿公很想吃,但是吞不下去,會嗆到,他捨不得啊公肚子餓。

阿公沈默不語

一旁七十幾歲的兒子,自己也是老人了,一臉豁達地說這就是生命的過程,不要讓阿公受太多苦,不要插管,順勢也告訴兒子:「以後我一條管子也不要喔。」

瞭解他們兩個的想法之後,覺得阿公好幸福,有那麼多孝順的子孫,大家都在餵阿公著想。

但是要怎麼解套呢?

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

吩坦尼穿皮貼片(Fentanyl)居家使用注意事項


如果您是因為自己或家人需要使用這種止痛貼片,搜尋到這篇文章,那麼我要先跟您說一聲:「辛苦了」

 我很喜歡幫病人將針劑或口服嗎啡改成吩坦尼穿皮貼片(Fentanyl),因為他的藥物濃度穩定,使用簡單又方便,三天才貼一次,不需要一直吃藥,就能將肚子空間空出來,吃喜歡的食物。

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

全身皮屑的皮膚照顧


 
最近照顧一個叔叔,他在治療期間發生了嚴重過敏導致全身脫屑,現在過敏情況已經沒了,但是全身脫屑的狀況還是沒改變,也因為皮膚乾燥,導致癢,甚至皮膚有不舒服的感覺。

看了家屬傳來的照片,乾燥又薄亮的皮膚是完整的,沒有其他紅疹或過敏情況,加上叔叔的狀況,我認為脫屑是身體目前使用的一種保護幾轉導致。

2022年1月11日 星期二

一群人走得遠

 一群人走得遠

三星鄉是醫療缺乏地區,那邊的民眾多為高齡長輩,這個月三星鄉成立一家好棒的居家護理所:「幸福居家護理所」,那是由資深的居家護理師主持的,期待他們早日開幕。

昨天和幸福居家護理所的負責人一起去拜訪宜蘭地區口碑很好的「禾樂居家護所」,聽著禾樂的學姊講著他的照護模式,如何只看病人需要而不是看健保規定,不論是訪視次數或敷料、衛材...都以病人需要為優先考量,聽得我滿腔熱血,覺得:「對!這就是我想做的方式。」,而且學姊還建議我們可以一起組讀書會,讓大家一起成長。

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

安寧緩和醫療中的家庭會議

 居家護理所上星期收到一通電話:男性76歲,平時和妻子一起住,有三個孩子,一個在越南工作,另外兩個都在台北,偶爾會回來探視。

阿伯一直以來身體狀況都很好,自從四個月前母親過世之後,他的體重就持續減輕,這次特地到醫院做健康檢查,發現已經是肺癌末期,合併有多處轉移,病人表示不想接受治療,想要去陪伴媽媽,因此堅持出院,也不願意再回醫院,妻子不知道該怎麼辦?求助台北的大兒子,大兒子經由朋友介紹,聯繫我們居護所。

2021年12月4日 星期六

厝邊居家護理所的由來

一些比較熟的朋友大概就知道,我一直對生死教育和安寧療護非常有使命,只要講到這些事,我會突然換了一個個性,根本是變了一個人,很認真。

如果說我曾經為了不想讀護理而出現過自殺念頭,連續鬧了七年的休學,大家大概都不相信吧。

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

新割的草

高中的時候住教會學校,學校管得很嚴,每天過著紀律的生活。

學校是在關渡的小山丘上,必須爬好多階梯才能到達,學校裡面有一塊草地,冬天的時候,早晨是一片霧濛濛的,我總覺得自己是被困在山中的小精靈。

沉默的孩子

 在死亡之前,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脆弱,不只是病人,也包括家屬。而孩子的脆弱,有時候不是哭喊,而是沉默。 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說、不曉得怎麼說;也可能是因為心裡太多複雜的感受,不敢、也不能表達。